由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能源價格上升等因素,國際鋁業巨頭紛紛加入減員增效的行列。
美國鋁業公司周一表示將關閉其設立在澳大利亞的鋁冶煉廠以及另外兩個軋鋼廠,這意味著鋁產能將削減19萬噸,到目前已經總共削減55.1萬噸總產能,相當于全球供應量的1%。
昨日,倫敦金屬交易所數據顯示,鋁價1765美元,比2008年的高點下降了43%,已經低于成本價。
盡管汽車業需求旺盛,但是由于中國和中東地區產能增加,整個市場產能過剩,鋁價難獲支撐。此外,鋁的大量庫存(至少10萬噸)也加劇了價格下行壓力。中國產量增加了約8%,其他國家產能小幅萎縮。
世界最大鋁業公司Rusal周二表示,其去年減產31.6萬噸產能,相當于其產能減少8%。該家公司預計今年仍將會減少相同產量。世界第二大鋁業公司力拓也削減了產能。
瑞銀基礎金屬分析師Andy Shaw向《金融時報》表示,現在鋁業的發展趨勢是削減成本、增加效率,價格有所支撐,但是產能還將會削減。
中國存在著一些高成本、技術又落后的冶煉廠,因而中國政府可能提高電價,以關停這些工廠、保護環境。但是,中國中西部地區產能的增加完全抵消了這些工廠減少的產能。
鋁業公司前景不佳。勞動力成本上升、能源成本提高,鋁價不高,鋁業公司經營越來越困難。
必和必拓市場部主管在倫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可預見的將來,鋁業將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如果鋁價上行,過剩產能還會重返市場,這反過來也壓制了價格的上升。”